应用技巧丨从连接器可靠性分析带你学会参数优化设计全流程2

2017-08-03

上篇

第一步,需要我们生成含参数的几何模型,本例使用草图进行弹簧片形状的定义:

这个草图中,可以看到连接器的簧片的形状都用参数表达出来了,分别是几个突起的半径,簧片的厚度等等,一共36个参数。在本例中,36个参数是没有关联的,使用草图进行参数化,保证了后面模型生成没有出现错误,以及当参数进行变化的时候,模型的网格生成也没有问题,因此,参数化几何模型在整个项目中是一个难点。

参数化几个模型以后,就要使用能够识别几何参数的CAE分析软件进行参数的读入。值得一提的是,CAE的软件必须还包含了双向参数的传递,因为后面我们还需要CAE软件为驱动,驱动参数的改变,因此参数需要回到CAD软件中,因此本例选择ANSYS Workbench 平台进行CAE分析。

最终,导入参数表如下:

然后就要进行初始分析了,由于需要定义结果参数,所以必须先进行一次分析,而且在这次分析必须做得比较准确,一般采取的措施都是使用CAE分析然后进行样品实验对照。本例考虑到优化需要计算的次数很多,尽量在分析结果可信的情况下,划分较少的网格,本例网格模型如下:

然后进行分析,本例模型中定义接触反力一共10个,模型定义如下:

10个接触反力定义为结果参数P37~P46,然后返回

从这10个接触反力来看,计算结果显示它们的接触力并不平均,有些簧片的接触力已经接近0了,如F3o_V这是不及格的,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更改和优化。



未完待续。。。







更多技术问题及资料

请联系广州安世亚太技术部:

techsupp.gz@pera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