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丨从圆锯片优化案例看实际工业品的优化流程(2)

2017-08-03

接上篇...

D、优化1:扩展槽几何参数的优化

第一个例子会介绍怎样进行扩展槽的几何参数敏感性识别找出最影响因子假设锯片的形状如下:


如图所示一个简单的槽,可以用几个几何参数表示。将这些参数在CAD模型中定义好,并在WORKBENCH中将定义好的参数传输到静态模态分析模块中并加入OptiSLang模块,如图。


然后定义参数的变化范围以及将静刚度和模态频率作为优化的目标,让系统自动在参数变化范围内寻找符合期望的参数组合计算完成后系统会输出每个参数之间的关联程度,显示为矩阵形式以及使用直方图输出每个参数的重要程度。


优化2:辊压工艺的参数优化

上面的例子只考虑到设计过程中的参数,下面举例说明如何在仿真分析中考虑生产工艺的参数优化。本例优化的对象是辊压时的半径,该参数变化的时候,影响了圆锯片内部残余应力分布,因此使用APDL程序化语言,根据不同的辊压半径相应的残余应力加载到模型上面,然后再使用WORKBENCHOptiSlang搭建优化的流程,如图


对残余应力与模态分析的最高频率进行单目标优化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E、结论

通过结合WORKBENCH与OptiSLang,能够通过设计原型快速进行部分的优化设置与分析这样的工作是需要在工程师深入理解对产品性能参数、工作条件以及设计工具都熟悉的前提下进行,也必须对现实条件进行简化,只剩下最关心的部位。因此仿真计算及优化是较为困难的工作,但若是用好了,便能够在设计开始阶段进行优化,大大提高项目的效率。




更多技术问题和资料,请联系广州安世技术部techsupp.gz@peraglobal.com